織物透濕量測試儀的使用要求涉及多個方面,以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以下是具體的使用要求:
一、環境條件
1.溫度控制:儀器通常需要在特定的溫度范圍內運行。根據不同的測試標準,推薦采用常規測試溫度為23℃±1℃,高溫高濕測試則為38℃±1℃。穩定的溫度環境對保證水汽傳遞速率的穩定性至關重要,避免因溫度波動導致數據偏差。
2.濕度調節:相對濕度需精確控制在50%RH±2%~90%RH±2%之間。過高的環境濕度可能導致織物自身吸濕量增加,影響透濕效果;過低則可能造成水汽供應不足,無法真實反映材料的透濕性能。例如,在潮濕環境中進行測試時,應適當調整加濕裝置以維持目標濕度水平。
3.氣流速度管理:測試過程中需設置合適的氣流速度,范圍多為0.02~0.3m/s或更高。均勻且穩定的氣流有助于模擬實際穿著條件下的水汽擴散情況,防止局部積水或停滯現象干擾測量結果。部分設備支持風速可調功能,用戶可根據試樣特性靈活選擇。
4.通風與清潔:實驗室應保持良好的通風狀態,確保測試區域的空氣循環順暢,避免水汽積聚。同時,環境需保持潔凈,減少灰塵、纖維碎屑等雜質對試樣表面的污染,以免堵塞儀器通道或改變材料的原有特性。
5.電磁兼容性:由于儀器包含精密電子元件,使用時應注意遠離強電磁場源,防止干擾信號影響傳感器精度和控制系統穩定性。
二、織物透濕量測試儀設備配置與操作規范
1.硬件組成:儀器主要由帶制冷系統的主箱體、控制柜、透濕杯(包括美標方形/圓形及國標型號)、PID自整定溫濕度控制器、數顯計時器等部件構成。不同標準的透濕杯適用于厚薄各異的試樣,需按規范安裝并定期檢查密封性。
2.參數設定:通過彩色觸摸屏或專用界面輸入測試參數,如溫度、濕度、測試時間等。智能化控制系統可實時顯示當前溫濕度值及剩余時間,并自動計算透濕率相關指標。用戶應根據樣品類型和測試目的合理選擇預設程序或自定義模式。
3.安全防護措施:電源接入需符合AC220V、50Hz規格,并確保接地保護到位。儀器擺放時應與周圍障礙物保持一定距離,便于散熱和維護。長時間運行時,需監控加熱功率和加濕量是否處于正常范圍。
4.試樣準備與裝載:裁剪后的試樣應平整放置于透濕杯口,避免褶皺或拉伸變形。對于多層結構的材料,需逐層疊加并固定牢固,確保接觸面積一致。裝載完成后,啟動旋轉支架使試樣均勻受測。
5.數據記錄與分析:測試結束后,及時保存數據并生成報告。現代儀器多支持打印功能,可直接輸出包含WVT、WVP、PV值等關鍵指標的報表,便于后續對比分析和質量控制。
三、織物透濕量測試儀維護與校準
1.定期校準:為保證測量精度,建議定期對溫濕度傳感器、流量計等關鍵部件進行校準??墒褂脴藴饰镔|或第三方計量工具驗證儀器的準確性。
2.清潔保養:每次試驗后清理透濕杯內部的殘留水分和雜質,防止腐蝕或霉變。檢查管道連接處是否有泄漏,必要時更換密封圈。長期不用時,應斷開電源并將設備存放在干燥通風處。
3.故障排查:若出現異常報警或數據波動較大的情況,需立即停機檢查。常見原因包括傳感器故障、氣路堵塞、電源不穩定等,可參照說明書逐步排查解決。
